Skip to main content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En
Zh
Open main menu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全部创作者
显示集合中的 231 名创作者
排序
姓名升序
姓名降序
日期升序
日期降序
231 creators
张春元
张春元(1932-1970),河南上蔡人,作家、编辑,政治犯。 张春元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 7 岁时母亲去世,他曾向友人倾诉遭遇继母虐待。13 岁离家出走后,他曾在当过汽车修理工学徒,1948 年 16 岁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分别在江汉军区和第四野战军(朝鲜战争爆发后改为志愿军)担任汽车驾驶员和技术员;1950年出国作战,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因抢救汽车而负伤;1955年回国,在湖北省农业厅工作。 1956 年,他考入兰州大学。从那时起,他开始对当局感到失望。他原以为大学会有一个宏伟的图书馆,却发现大多数书籍都被锁了起来,兰州大学甚至没有一套完整的儒家经典,遑论前沿期刊了。教学质量更是糟糕,100 名学生只有一名讲师。 大鸣大放期间,张春元对学校提出批评,指出其图书匮乏和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他因此 被打成右派,下放到甘肃天水劳动。在那里,他和兰州大学的其他右派学生,包括他的女友谭蝉雪、向承鉴、苗庆久和顾雁,亲眼目睹了大饥荒造成的后果。为了揭露大饥荒真相,他们决定出版一本杂志。张春元还曾专门前往苏州与诗人林昭会面,说服她允许他们在杂志上出版她的长诗《海鸥》和《普罗米修斯的一天》。回到天水后,他和其他学生想办法弄到一台油印机,自己雕刻钢板,印出了《星火》杂志,张春元也贡献了几篇文章。 学生们普遍认为张春元是《星火》的主要负责人之一。1960 年 9 月 30 日,他与其他学生以及数十名认识并支持他们的当地农民被捕。为了越狱,张春元故意绝食,于1961年7月被送到劳改医院,8月10日晚上成功从医院逃脱,于9月6日再次被捕,并以“组织反革命集团”的罪名于1965年1月被判处无期徒刑。 1970 年 3 月,张春元因与同情学生的武山县党委书记杜映华互通信件,被再次以从事反革命活动的罪名判处死刑,两人于 同月22 日被处决。 临刑前三天,张春元向一个叫王忠义的狱友讲述了自己的身世,并让他帮忙找到谭蝉雪,告诉她两句话: 第一,我对党、国家、人民无愧,遗憾的是不能陪她走完人生的道路。第二,她一定要好好活着,前途是光明无垠的! 1981年,甘肃省天水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宣布为张春元平反。
张大发
张大发,1946年出生于甘肃。作家,中国大饥荒研究者。
张大中
张良
张强华
张树军
张万舒
张万舒(1938—),原名张清海,新闻从业者、作家。张出生于安徽省肥西县,1958年开始文学创作,1964年始任新华社安徽分社记者,后任采编主任、副社长;1983年调任新华社总社国内新闻部副主任,后任主任;1992年任新华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张同时也是中国作家协会成员和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著有多本诗集和散文集。他的代表诗作为创作于1962年的《黄山松》,借黄山松赞美大饥荒期间的中国人民。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红色诗歌经典概论》一书称张万舒为爱国诗人代表,并他的作品称作红色诗歌。 作为六四期间中国最具权威新闻机构的国内新闻部主任,张万舒见证了事件全过程,并直接处理了新华社驻全国各地记者现场采写的第一手资料。2009年六四二十周年前夕,他的《历史的大爆炸:六四事件全景实录》于香港出版。当年也是新华社记者的杨继绳认为张万舒的记录真实性无庸置疑。他说:“他的情况是真实的,是可靠的,因为他知情,是知情者。他是当时国内部主任,知道上层的情况,他每天晚上都参加新华社领导小组的讨论。”
张祖桦
张祖桦(1955年—),江苏丹阳人,宪政学者。张于1982年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政治系,获哲学学士学位,曾任共青团中央常委、中央国家机关团委书记。六四之后,他离开体制内单位,并于1991—1992年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进修西方国家宪法。1993年以来,他曾任民办“三和经济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研究员,和四川师范学院政治法律系客座教授。张是《零八宪章》起草人之一,亦是《民主中国》主编之一。他主要从事政治现代化、宪政民主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治改革等方面的研究,著有《怎样在中国建立宪政民主体制》《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等书。
赵鼎新
赵鼎新(1953年—),社会学家。赵鼎新于1982年本科在复旦大学生物系学习,后分别获得中国科学院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昆虫生态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此后他改学社会学,1995年获麦吉尔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1996 – 2021年任教于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讲席教授。2012年,赵鼎新加入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担任访问教授、教授、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等。2024年3月,吴辞任所有和社会学系有关的职务。 赵鼎新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政治社会学、社会运动、历史社会学等,著有《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天安门的力量:国家、社会关系与八九北京学运》等书。
赵继士
赵锐
赵旭
赵紫阳
钟万全
周浩
周浩(1968年—),纪录片导演、编剧、摄影记者。周曾于新华社、《南方周末》等任摄影记者。周浩关注社会民生议题,曾经做过关于工业污染、三峡移民等的图片报道并获国内外奖项。2001年,周开始尝试纪录片制作,完成了20多部作品,议题涉及农民工生存现状、留守儿童与老人、环境污染等。2006年,其第二部纪录片《高三》获香港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人道奖。2014年和2015年,他的作品《棉花》(关于中国棉花产业链)和《大同》(关于山西大同市的拆迁政策)分别当选第51届和52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
周新全
周逊
朱学勤
朱正
朱正(1931—),湖南长沙人,出版人,作家,笔名莫怪、陈朴。朱正读中学时就喜欢读鲁迅的书,受鲁迅影响追随共产党,1949年考进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最早成立的新闻机构《新湖南报》的新闻干部培训班,后进入《新湖南报》工作,1950年调到湖南人民广播电台。1952年,因为带头举报批评电台领导,朱正被打成反党集团首领,开除团籍,调回《新湖南报》“控制使用”。1955年肃反运动中,朱正成为肃反对象,1957年,因针对肃反运动和斯大林提意见,朱正被划为右派,开除公职,送去劳动教养。1962年解除劳动教养后,又在1970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判有期徒刑三年,1973年刑满释放。1979年平反后,朱正在湖南人民出版社当编辑直到退休,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作为一位专门研究中国现当代历史的学者与作家,朱正著述十余本,最受关注之一的是全景式记录反右运动的《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收录于本馆)。朱正同时也是鲁迅研究专家,著有《鲁迅传略》《鲁迅的人际关系》《重读鲁迅》等作品。
宗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