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民间档案馆
  • 关于我们
  • 全部馆藏
  • 民间历史地图
  • 创作者
  • 民间历史简报
  • 联系我们
  • 其他资源
  • En
  • Zh
  • 关于我们
  • 全部馆藏
  • 民间历史地图
  • 创作者
  • 民间历史简报
  • 联系我们
  • 其他资源

全部馆藏

显示集合中的 5 个项目

使用以下过滤条件查找内容

  • 档案主题

    • 口述与亲历 (160)
    • 共产党党史 (137)
    • 公民社会 (92)
    • 民间思想史 (85)
    • 文化大革命 (64)
    • 大跃进/大饥荒 (57)
    • 知识分子 (55)
    • 言论与出版自由 (46)
    • 共产党政治体制 (46)
    • 饥荒 (45)
    • 争取民主权利 (45)
    • 反右运动 (44)
    • 毛泽东 (38)
    • 八九民运和天安门镇压 (37)
    • 妇女与女权主义 (31)
    • 司法与人权 (25)
    • 农民权利与农村问题 (24)
    • 早期共产党 (23)
    • 党内斗争与清洗 (19)
    • 公共卫生 (18)
    • 民间生活 (18)
    • 新冠疫情 (11)
    • 经济体制与改革 (11)
    • 基于信仰的镇压和迫害 (9)
    • 少数民族 (8)
    • 劳工 (8)
    • 宗教信仰 (7)
    • 性与性别 (6)
    • 信访制度及访民 (5)
    • 自然灾害 (5)
    • 白纸运动 (4)
    • 教育 (4)
    • 土地改革(1947-1953) (3)
    • 残障 (3)
    • 自由主义 (2)
    • 三峡工程 (2)
    • 拆迁移民 (1)
    • 环境 (1)

  • 档案形式

    • 图书 (161)
    • 电影及视频 (103)
    • 文章 (39)
    • 官方文件及资料 (6)
    • 期刊 (5)
    • 图书 (1)
    • 展览 (1)

  • 年代

    • 改革开放时期(1978-2012) (155)
    • 毛泽东时期(1949-1978) (128)
    •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66)
    • 大跃进/大饥荒时期(1958-1962) (51)
    • 反右运动时期(1957-1958) (47)
    • 习近平时期(2013—) (30)
    • 民国时期(1912-1949) (29)
    • 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1935-1948) (11)
    •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8)
    • 中国共产党江西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1928-1937) (7)
    • 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1927-1937) (5)
    •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1945-1949) (5)
    • 习近平时期(2013—) (1)

  • 创作者

    • 老虎庙 (60)
    • 艾晓明 (20)
    • 胡杰 (18)
    • 香港言语治疗师总工会 (6)
    • 依娃 (4)
    • 高华 (4)
    • 向承鉴 (4)
    • 胡平 (3)
    • 江雪 (3)
    • 李锐 (3)
    • 林昭 (3)
    • 武宜三 (3)
    • 徐友渔 (3)
    • 杨继绳 (3)
    • 鲍朴 (2)
    • 陈永发 (2)
    • 崔卫平 (2)
    • 戴晴 (2)
    • 丁抒 (2)
    • 冯媛 (2)
    • 甘粹 (2)
    • 何清涟 (2)
    • 金辉 (2)
    • 李江琳 (2)
    • 廖亦武 (2)
    • 刘文忠 (2)
    • 刘晓波 (2)
    • 申渊 (2)
    • 宋永毅 (2)
    • 王力雄 (2)
    • 王年一 (2)
    • 王若水 (2)
    • 王晓林 (2)
    • 吴仁华 (2)
    • 武文军 (2)
    • 杨奎松 (2)
    • 杨显惠 (2)
    • 杨小凯 (2)
    • 其他 (2)
    • 张彦 (2)
    • 卜伟华 (1)
    • 张戎 (1)
    • 陈斌 (1)
    • 陈诚 (1)
    • 陈峰 (1)
    • 陈品霖 (1)
    • 陈小雅 (1)
    • 郑念 (1)
    • Choi Suk Fong (1)
    • 戴煌 (1)

  • 创作者:Chen Pinlin
  • 创作者:Chang, Jung
  • 创作者:Yang Jisheng

5 items

图书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 为什么是毛统治中国 本书展示了毛泽东戏剧的一生,揭示了大量闻所未闻的事实:毛为什么会加入共产党,怎样坐上中共第一把交椅,又是如何一步步夺取中国。作家张戎夫妇为完成这本书,花费十年,访问过数百名毛的亲友,与毛共事、交往的中外知情人、见证者及各国政要等。 购书链接:https://www.amazon.com/%E6%AF%9B%E6%B3%BD%E4%B8%9C%E9%B2%9C%E4%B8%BA%E4%BA%BA%E7%9F%A5%E7%9A%84%E6%95%85%E4%BA%8B-%E5%BC%B5%E6%88%8E/dp/6263100389。
影视

乌鲁木齐中路

新冠疫情期间,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自由受到严重侵害。而新疆乌鲁木齐发生的一场大火彻底将民众对防疫政策的不满点燃。2022年11月26日,当上海人民自发聚集街头悼念火灾中逝去的同胞时,没人料到这场悼念活动将引发全国范围內对防疫政策的抗议。当天陈品霖与女友在上海乌鲁木齐中路的抗议现场拍摄了大量抗议视频。 2023年11月,“白纸运动”一周年之际,陈品霖将纪录片上传至油管(Youtube)和X(原推特)等社交平台,获得数十万人观看。 <a href=“https://tenchu.org/pocd/public/pocs/3551”>陈品霖在介绍纪录片时是这样说的</a>:“我是导演plato,2022年11月我在上海亲历了11月26日晚上的抗议活动,这是我在中国第一次参与政治性事件,也是第一次在中国喊出自己的政治诉求。影片除了当天个人拍摄的内容外,集合了抗议前后标志性的视频素材,试图完整呈现动态清零政策将中国这口高压锅推向原爆点,促使人们走上街头抗议的心路历程。事件后,中国政府违背事实,肆意抹黑,误导许多不明真相的人以为上海抗议和白纸都是境外势力所为,但事实真是如此吗?时隔上海乌鲁木齐路抗议一周年之际,我制作了这部《乌鲁木齐中路》纪录片,记录了个人参与到这场抗议中的经历与感受,想要探讨一下,为什么当中国内部矛盾出现的时候,总要境外势力出来背锅?答案每个人都很清楚,政府越是在误导,越是在遗忘,越是在屏蔽,我们就越是要发声,越是要提醒,越是要记住。记住白纸,记住11月26日,记住乌鲁木齐中路,记住新疆火灾,记住贵州大巴,记住动态清零,记住大白,记住六四,记住文革,记住三年灾害。记住丑恶,才能心向光明,也希望中国能早日迎来自己的光明。” 在《乌鲁木齐中路》片尾,陈品霖说:“有人说,上街有什么用呢?最后还不是一样,被镇压、被屏蔽、被曲解。但正如丘吉尔所说,‘勇气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特质,有了勇气,人类其他的特质自然也就具备了。’我们缺乏经验,也曾懦弱动摇,但今天我们有勇气站出来,也有勇气去发声。这一次欠缺的,下一次能做得更好。如果再来一次,我依然会选择到现场。因为,一个连白纸都恐惧的政府,击溃不了人民心中的正义。” 2024年1月5日,陈品霖被以涉嫌寻衅滋事罪批捕,被羁押在上海市宝山区看守所。2025年1月6日下午,陈品霖的案件在宝山法院刑庭第三法庭开庭,他被判刑3年6个月, 刑期至2027年5月27日。
图书

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

本书作者杨继绳是中国官方新闻机构新华社的资深记者,有几十年新闻工作经验。他对文革结束之后中国的政治浪潮,以及高层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知之甚多,并掌握了很多第一手资料。他本人也做了大量采访,包括对赵紫阳、朱厚泽、李锐、任仲夷、安志文,田纪云等重要当事人的访谈。《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于2004年11月首次在香港出版,当局因此对杨继绳进行了一系列打压。本书于2010年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再版。
文章

特辑|饥荒与县城(3):亳县的惨剧

该文取材于梁志远先生的六篇记述文字。梁志远在大饥荒期间担任亳县人委(即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兼任县委农村工作生产福利科科长和县委生活福利办公室副主任,很多事情都由他经手。他既亲身经历了亳县大饥荒整个过程,又经常下乡调查情况,是一个十分了解情况的历史见证人。2002年和2005年,梁志远先生根据三年农村工作笔记和有关历史资料,写了多篇记述亳县大饥荒的文章,其中《沉痛的历史教训――亳县农村人口非正常死亡实录》等几篇,由于事涉敏感,没有公开发表,其中许多材料,都在该文中第一次对外界公布。
图书

杨继绳 – 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

发生在1960年代的中国大饥荒,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饥荒。从1958年至1962年期间,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饿死了三千六百万人,因饥饿使得出生率降低,少出生人数估计为四千万上下,饿死人数加上饥饿而少出生人数共计七千多万人,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所发生的灾荒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巨灾,也是人类当代史中最为惨痛的空前大悲剧。这是一场天灾还是由“人祸”造成的呢?官方对此有意掩盖,竭力淡化,禁止与此有关的公开讨论与表达。新华社高级记者杨继绳,亲身经历了父亲在大饥荒中的死亡,此后呕心沥血,穷数年之功,跑遍了当年灾难最严重的十几个省份,亲自查阅无数公开或秘藏的档案与记录,访问当事人,反覆查证,以史笔之心与新闻记者的良知,数易其稿,真实地再现了这段惨绝人寰的人间痛史,并以大量的事实和数据,条分缕析造成这场大饥馑的主因正是极权体制。这是一本承载了许许多多中国普通人的集体记忆之书,是为那三千六百多万受难者所立下的墓碑。 本书由香港天地图书出版。英文版《Tombstone: The Great Chinese Famine, 1958-1962 》由美国作家Stacy Mosher 翻译。
显示第 1–5 条结果,总计 5 条
  • «
  • 1(current)
  • »
  • 关于我们
  • 全部馆藏
  • 民间历史地图
  • 创作者
  • 民间历史简报
  • 联系我们
  • 其他资源
© China Unofficial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