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En
Zh
Open main menu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全部馆藏
显示集合中的 82 个项目
年代:Xi Jinping Era (2013 —)
年代:The Great Leap Forward/Great Famine Period (1958-1962)
仅条目标题和简介
全文
排序
标题升序
标题降序
创作者升序
创作者降序
创建日期升序
创建日期降序
每页
10
20
50
82 items
图书
一滴泪
期刊
星火 第一期
1959年,大饥荒正在全国蔓延。一批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天水农村的兰州大学学生见证了这一历史,目睹了饿殍遍地、同类相食的悲剧。在历史系学生张春元的带领下,一些学生一起创办了地下杂志《星火》,希望人们意识到这场浩劫的根源所在,“放弃幻想,准备战斗”。学生们用当地一个老砖瓦厂留下的一台油印机,自己刻钢板,如此刊印出《星火》首期。 《星火》第一期共三十多页,包括九篇文章和林昭的一首长诗。作者们通过讲述和分析他们所目睹之农村现实,反驳当局将大饥荒归咎于苏联逼债和自然灾害,强调大饥荒的真正原因是共产党的独裁统治,“对其他阶层的人民进行欺压、掠夺和奴役”。林昭的长诗《普罗米修斯受难的一日》用宙斯喻指毛泽东及其专制,赞颂盗取自由火种的人们。学者艾晓明<a href="http://www.sanxiatansuo.com/index.html?index=view&vid=10821">如此描述</a>《星火》作者群的思想来源:“在原则上,星火撰稿者没有脱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信仰;而到马克思主义的源头去寻找批判现实的理论依据,这是当时以及后来许多民间思想者的路径。不同之处在于,向承鉴他们更多地吸取了苏共二十大以后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主义的观点,并从反右之后传开来的《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纲领(草案)》中得到启发。后者的反教条主义和对民主社会主义的探索,给了这群青年新的思想力量。” 学生们计划将杂志寄给各省市的领导人,以警醒当权者纠正自己的错误。1960年9月30日,当首期《星火》还未寄出、第二期尚在编辑中时,武山、天水的参与学生被捕,同时被捕的还有数十名认识和支持他们的当地农民。参与者中,张春元被判无期徒刑,后被执行死刑;武山县委副书记杜映华因与这些学生有过交流,被判刑五年,后被处决;林昭被拘留于北京,后也被处决。其他关键人物如顾雁、谭蝉雪、向承鉴等则都被判处重刑。 90年代以来,为了重新恢复这段历史记忆,谭蝉雪投入大量心血搜集相关资料。她曾奔波于兰州、天水一带,为了寻找当时的案卷。在多次尝试与碰壁之后,终于在武山县法院找到被当作“星火反革命集团”案罪证来保管的《星火》原稿和其他资料。 我们希望寻找志愿者协助将《星火》翻译成英文。如果您有兴趣,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
特辑 |饥荒与县城(7):一九六〇年前后西礼县大饥荒
1960年前后,西礼县发生了现代历史上空前的大饥荒,造成人口大量死亡和外流,仅1960年全县死亡人口就达44608人(省统计为43793人)。1961年初,人口死亡的势头仍在发展,1月份死亡525人,2月份上升到729人。在人口大量死亡的同时,各种疾病也开始蔓延。饥荒和疾病使人口大量外流,1958年至1960年全县外流人口达到14241人,也由于人口的死亡和外流,全县17万亩土地荒芜,仅当时的洛峪一个公社就多达2万多亩。
文章
特辑|饥荒与县城(2):贵州湄潭事件
贵州省湄潭县,从1959年11月到1960年4月初,5个月内全县共饿死者超过12万人。死亡人数占全县总人口的20%强,占农业人口的22%。事件中,全县死亡绝户达2938户,遗下的孤儿寡崽4737人,外出逃生的农民4737人。最为惨绝、目不忍睹的是出现了人吃人的事件。作者参加《湄潭县志》编纂,阅读了有关史料,整理成本文,再现真实历史,供后人借鉴。
文章
特辑| 饥荒与县城(5):毫县农业“卫星”经验汇集官修集
安徽省原亳县(今亳州市谯城区),位于安徽西北平原。“大跃进”的1958年,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口号下,亳县和各地一样,普遍大放农业高产“卫星”。之后,县委为显示伟大成就,责成有关部门编出了一部农业高产“卫星”史书——1958年《亳县农业丰产经验汇集》,上报下发,广为流传。当时作者在县人委(政府)办公室任副主任,被县委指定为审稿人之一,该文是作者就此书出台前后的情况所作介绍。
文章
特辑 |饥荒与县城(6):祸殃众生的无为“共产”梦
整顿公社期间,派来了一位华东地区的一级宣传员 ,他在一次万人群众大会上提出:谁要退社,政府将和他把帐算清楚。有大军渡军时的损失账,刚解放时的救灾账,几年来的救济贷款帐,成立农业社时的贫农合作基金账,全国各地派来救灾医生,从云南、四川等地调来大米和种子的各项费用账……把老实的农民说得目瞪口呆,一个个只得背地抱怨:“原来说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现在又变卦了。”
文章
特辑|饥荒与村庄(1)三年大饥荒中的何家坝
该文作者何学嘉,四川崇庆县高中语文教师,现已退休。他的家乡何家坝,在四川省崇庆县。该县地处都江堰自流灌区,有“天府之国”“上五县”之称。作者忆述了他在大跃进时期亲眼所见。当时,何家坝全村21家130人中,17户人家有人饿死,共死亡32人,另有一人被丢弃,一人被送给他人,死亡者中包括作者自己的父亲。而临村四大队八队,人口死掉一半以上。该文记录部分死难者饿死的情形,并提供了死亡人口名单。
文章
特辑|饥荒与村庄(2)周家湾的公共食堂
“1961年农历二月间,解散公共食堂,对社员的房屋、猪圈作了赔退,划了自留地,供应了口粮,我们才逐步度过难关。有的说,要是再办几年公社食堂,不晓得还要死多少人。“这是四川营山县一个农民的亲历和口述。
文章
特辑|饥荒与县城(3):亳县的惨剧
该文取材于梁志远先生的六篇记述文字。梁志远在大饥荒期间担任亳县人委(即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兼任县委农村工作生产福利科科长和县委生活福利办公室副主任,很多事情都由他经手。他既亲身经历了亳县大饥荒整个过程,又经常下乡调查情况,是一个十分了解情况的历史见证人。2002年和2005年,梁志远先生根据三年农村工作笔记和有关历史资料,写了多篇记述亳县大饥荒的文章,其中《沉痛的历史教训――亳县农村人口非正常死亡实录》等几篇,由于事涉敏感,没有公开发表,其中许多材料,都在该文中第一次对外界公布。
文章
特辑|饥荒与县城(4):浮夸风导致大饥荒纪实
广东两阳县,1958年由阳江、阳春两县合并而成。本文叙述两阳县浮夸风和饥荒的来龙去脉。
文章
特辑| 饥荒与村庄(4)左祸肆虐的年代
该文作者的家乡是四川省官田坝四队,他亲历了大饥荒,目睹了一个个乡亲因饥饿而死去。他记录下了人们在大饥荒中为了生存如何挣扎,并记录下一个个被饿死的人的名字,希望后世永远铭记。
文章
特辑| 饥荒与村庄(5) 不该遗忘的姓名与数字
安徽省肥东县黄栗人民公社大李大队,有十二个生产队。据不完全统计,灾前180户868人中,381人在饥荒中死去,死亡人口遍及139户,其中22户人口死绝。作者管中村本人当年只有10岁,也在这场饥荒中沦为孤儿。本文记录了381名死难者的姓名、年龄和家庭情况。
文章
特辑| 饥荒与村庄(6) 回忆一九五九年粮食关
1959年,河南省光山县十里公社高大店大队吴围子小队,120人中共有72人饿死。作者吴永宽亲眼目睹了父亲和乡亲们的死亡。他的儿子吴晔搜集整理了一份死亡者名册,读者可以看到当时那个小村子里有58%的人被饿死,其中又有63%绝了户。
文章
长安十日
《长安十日》,发表于2022年1月4日,记录了中国记者江雪在新冠疫情”清零政策”期间的日常经历。在这篇文章中,江雪描述了西安人民在全城封锁期间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例如医疗资源的短缺。《长安十日》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获得了数百万用户的观看,并得到了上千名中国公民的评论和支持。
图书
大跃进亲历记
曾经担任毛泽东秘书的李锐也是毛泽东研究专家。和他著名的《庐山会议实录》一样,本书也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主要讲述了作者亲历毛泽东发起的“大跃进”运动的过程。
影视
备忘录
2022年春天,新冠病毒在上海大流行。在官方坚持清零政策的情况下,全市两千四百万人遭强制封控。在这个过程中,电影人和记者以手机、电视,和网络为媒介,捕捉封控之下的社会、官民冲突,和人民的抵抗。该短片的创作者认为,当历史被美化、网络被和谐,记忆也会被冲淡,因此需要用电影来备忘。 穷山恶水电影小组创立于2020年,其影像作品大多聚焦现今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 《备忘录》入围克莱蒙费宏影展实验短片竞赛单元。
图书
文化大革命的起源
图书
思痛录
图书
新中国三十年
作者唐德刚是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擅长口述历史。后半生定居美国,先后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市立大学。在历史学方面,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民治”三大阶段。此书原名《毛泽东专政始末,1949~1976》,在大陆发行时改用《新中国三十年》。
影视
乌坎三日
2011年9月21日,广东省汕尾市乌坎村村民进行大规模上访游行,要求彻查土地问题。次日村内爆发警民冲突,原村委会解体,村民成立临时代表理事会。2011 年 12月9日,五位乌坎村民先后被警方拘留,其中包括村民临时代表理事会副会长薛锦波。两天后,薛锦波死于看守所,警方封锁了到达乌坎的道路和港口。2011年12月 19日,汕尾市书记郑雁雄有关乌坎事件的讲话传到乌坎。纪录片导演艾晓明当晚潜入村内,记录下乌坎村民的愤怒与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