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En
Zh
Open main menu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全部馆藏
显示集合中的 12 个项目
档案形式:Book
档案主题:Women and Feminism
仅条目标题和简介
全文
排序
标题升序
标题降序
创作者升序
创作者降序
创建日期升序
创建日期降序
每页
10
20
50
12 items
图书
《我们的故事(疫情篇)》
这是由微信公众号“我们与平权”发布的《我们的故事》系列的第四辑,汇编了20个疫情亲历者的口述故事和该辑作者乔伊林的个人自述。编者希望借此“记录下普通人的历史,对抗这些本不该有的遗忘,呈现大家真实的经历、感受和声音,帮助我们记住曾经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 这本集子中的受访者身份较为多元,包括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民族、身心残障情况、性取向、婚育状况和流动情况。这些受访者分享了自己在疫情期间的记忆,包括因断粮风险而感受到生命威胁、抑郁症人士因封控而被迫停药、留学生回国艰难、听障者生活充满不便、新冠康复者饱受歧视等等。虽让主要讲述的是疫情期间的经历和感受,但很多受访者补充了更长期的个人历史,对于读者理解期在疫情中的处境提供了一些背景信息。 除了个人口述,“我们与平权”还于微信发布了“女性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其中一共有 44 个问题,包括受访者的基本信息,以及疫情三年中的个人流动情况和归属感,居住情况和照护/家务工作承担情况,睡眠、心情和精神状况,对新冠的态度和相关经历(如隔离、封控、亲人患病或去世)的感受以及对官方政策的态度。该问卷一共获得 453 份有效回复,“我们与平权”根据收集到的回复,整理出中英双语的数据分析报告。 “我们与平权”微信公众号是一个发起于2016年11月的草根项目,该公众号每周推送一篇原创文章,基于社会性别视角分享个人故事和观点,推荐影视作品与书籍;每两周举办一次线下活动就特定性别话题进行深入讨论,以期使更多人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性别问题,并结成社群解决问题。
图书
经历:我的1957年
出生于1932年的和凤鸣,在甘肃日报工作期间,和丈夫王景超被打为右派,于1958年4月下旬,被下放到酒泉的安西农场劳动,丈夫则被送往著名的夹边沟农场。1960年大饥荒时期,她的丈夫饿死在夹边沟农场,她则活了下来。作为幸存者的她撰写回忆录,记述她被划为右派后,被发配至安西农场进行劳动改造的经历。本书于2001年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 本书可于此处阅读: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630134444/http://www3.nbnet.nb.ca/stao/wlcp_huofengming.htm。
图书
自由张展
出生于1983年的张展是一名中国律师,也是一名共产党体制的异议者。2020年2月初,她从上海赶到新冠疫情封控下的武汉,进行实地采访,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武汉疫情封城的视频报道。三个多月后,她被中国警方以“寻衅滋事罪”抓捕,并带回上海羁押。2020年12月,她被以寻衅滋事罪判刑四年。张展在看守所、监狱里长期绝食抗议,数度传出病危消息。她的勇气与抗争的行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自由张展》一书,由网络上的“张展关注组”负责人王剑虹编辑创作,汇集了张展发布于网络的文章、自媒体帖子,还有张展在尚未失去自由时接受的一些访谈,以及外界声援张展的诗文。并在书中回顾了张展案的经过、张展狱中的抗争及其在海内外所激起的反响,在2024年5月13日张展刑满出狱之际出版。 本书从一个侧面保存记录了中国新冠疫情武汉封城的历史。如今,张展的文章和声援她的文字在中国都已被审查封杀,更显得书中备份保存下来的民间声音弥足珍贵。
图书
甘粹:北大魂——从林昭到八九民运
本书是2007年创刊的《往事微痕》期刊丛书,原载《往事微痕丛书·纪实卷·之六》,主编是黄河清。甘粹,中国人民大学学生,1957年划为右派,与从北大过来的右派学生林昭一起在资料室劳动,而成为恋人。后甘粹被发配新疆,等他回来时,才知道林昭已被杀害。本书是甘粹一部结合八九民运追忆林昭的书稿,全文十四万字。
图书
祭坛上的圣女 ——林昭传
本书是大陆作家赵锐所写的一本林昭传记。2008年由台湾秀威资讯出版社出版。本书详细介绍了林昭的生平和家庭背景。“附录”中包含若干当事人的回忆。购买链接: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31680。
图书
上海生死劫
《上海生死劫》(又名《申江夢迴》)是女作家郑念的一部自传,最早于1986年出版了英文版,随后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书中郑念记述了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到1980年代初出国这段时间的个人经历。1966年上海红卫兵以革命的名义对她进行抄家和逮捕,之后她被拘禁六年,在此期间,始终坚持自己无罪,坚持与不公正的制度相抗争。1973年郑念出狱后,得知自己的独生女儿郑梅平早自己入狱不久后受迫害而死,继而查找女儿的死因。此书追述了知识分子的生命历程如何被政治改写。
图书
林昭文集
《林昭文集》收录了近百篇林昭作品,包括其中学时期以来写作的散文、诗歌、评论、新闻报导,及其所有后来退还给家属的林昭在狱中的文稿和书信等。该文集由林昭生前好友谭蝉雪(参见本站关于谭蝉雪的条目)和倪竞雄女士等编辑整理并私下印制成册。林昭在狱中的血书,大多是谭蝉雪逐字整理。该文集是美国杜克大学连曦教授研究写作《血书:林昭的信仰、抗争与殉道之旅》一书最主要的史料。
图书
林昭 不再被遗忘
本书收录了多篇悼念林昭的文章.包括了林昭之死, 以及林昭的爱情,追求与幻灭等等。 本书由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出版。
图书
我的高耀洁妈妈
作家依娃写了与流亡美国的中国医生高耀洁之间的故事。高耀洁医生,因为揭露中国河南农民因卖血而造成的艾滋病大规模感染事件,被中国政府严厉打压,迫不得已在78岁高龄离开中国,流亡至美国。她的故事在中国被严禁传播。作家依娃在本书中描写了高耀洁崇高的心灵以及她的故事,经历。
图书
求索——兰州大学右派反革命集团案纪实
在1960年大饥荒最严重的年代,兰州大学一批被打成右派的师生决定出版地下刊物《星火》,希望以此警醒国人日益加重的灾难,揭露共产党的专制。这份地下刊物仅仅印出两期,就被判为反革命集团案,43人因此被捕。本书作者谭蝉雪是《星火》出版中一位关键参与者,后来也是她帮助挽回了《星火》的记忆。谭蝉雪是《星火》创办者张春元的女友,并亲身参与了这份杂志短暂生命中的重要时刻。谭因此案被判有期徒刑14年,后出狱平反,在酒泉师范学校任教,1982年调职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98年退休后,定居上海。 我们对《星火》这本杂志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源于谭蝉雪的努力。谭在查看自己的个人资料时,发现了出版的几期《星火》,以及当时被逮捕的人的供词,还有她写给张春元的情书。她拍下了这些材料,后来照片被转成pdf格式,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中国流传,并成为相关书籍和电影的灵感来源。 这本书记录了谭蝉雪寻找《星火》的过程,并收录了该杂志的抄本。中国民间档案馆保有《星火》相关的pdf档文件、电影和其他相关资料的副本。
图书
中华民族的自由女神 —— 林昭罹难40年纪念文集
林昭原名彭令昭,苏州人,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新闻系,1957年被划为“右派”,因卷入地下杂志《星火》一案,1960年10月被捕入狱。1962年初保外就医,同年12月再次被捕入狱。1965年林昭被以“反革命罪”判刑20年,1968年4月29日被改判为死刑,当天执行,逝世时年仅36岁。此书是纪念林昭的文章合集,汇总了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国族的作家、学者、普通公民写就的纪念林昭的六十多篇文章。
图书
中国米兔志(2018.1-2019.7)
2018 年元旦,北航毕业生罗茜茜实名举报北航教授陈小武性骚扰女学生,率先打破中国一直以来在性骚扰议题上的沉默,米兔之火从高校燎原到其它行业。米兔现象激起中文社会前所未有的大讨论,女权主义、性骚扰议题罕见地引起广泛关注,一时间各种诉说、评论、研究,和呼吁倡导文章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中国米兔志》是一份对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间性骚扰相关文章的民间档案汇编。这份档案体量巨大,共2500多页,分为三大卷:《中国米兔从高校开始》,卷二《中国米兔在各界》,卷三《中国米兔大讨论》。第一卷和第二卷由一个个单独的米兔事件构成,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卷三《中国米兔大讨论》是综合卷,收录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综述概况类、调查报告类、米兔故事类、社会行动类、机制倡议类、工具贴士类等等。米兔运动期间,有不少公共知识分子提出质疑,将米兔比喻成“大鸣大放大字报”,并认为米兔可能导致冤假错案泛滥,引发激烈论争,该档案也收录了多篇相关讨论文章。 在言论自由和社会运动面对严酷打压的背景下,这份档案的汇编过程本身也成为反抗的一部分。编辑团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面对大量文章被删除和用图片形式发布的挑战,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力寻找、拼接信息残片和转录图文。集中、深入阅读这么多的伤痛披露——包括被侵害、恢复或维权过程中的艰难,对于编辑来说也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但与此同时,米兔也是一个集体疗愈的过程,拥有共同经验的女性在这个过程中互相看见彼此,意识到性暴力背后的结构性根源,并获得继续前行和推动改变的力量。最后,汇编过程中编辑团队也参考了很多其他网站的备份和素材,这也让我们看到,对于历史记忆的抢救与保存是一项需要众多行动者共同参与的工作。 该档案来自<a href=”https://chinesefeminism.org/”>“女权学论”网站</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