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En
Zh
Open main menu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全部馆藏
显示集合中的 6 个项目
档案主题:Liberalism
档案主题:Education
仅条目标题和简介
全文
排序
标题升序
标题降序
创作者升序
创作者降序
创建日期升序
创建日期降序
每页
10
20
50
6 items
图书
山坳上的中国:问题、困境、痛苦的选择
本书1989年在中国出版,引起轰动,据称销量高达30万册,被称为第一部对现实中国作“描述性研究的书”,书中描述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可能遭遇的农业、环境、资源等方面的问题,并预测未来将更糟糕,以唤起国人环境保护的意识。书出版后随即被禁。
图书
天安门的力量:国家·社会关系与1989学生运动
《国家,社会关系与八九北京学运》是一部社会学的专著。阐释了1989年学运的进程,从四个角度解读当时的政经局势——包括国家合法性、生态环境与动员结构、话语和行动模式,以及公共舆论;作者赵鼎新采访了70位当时的运动参与者,又考究了许多鲜为人识的国内文献,理论与实证环环紧扣。 该书获美国社会学协会2001年度“杰出书籍奖(亚洲及亚裔美国)” 和2002年度“杰出书籍奖(集体行动 / 社会运动)”。 该书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
影视
高三
78个福建武平第一高中的学生,将高考作为进入大学的唯一途径。这是一个残酷的拼图,让人们看到在中国的教育制度下,如何孕育出视成绩大过一切的教师和学生。
图书
朱学勤文集
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朱学勤的一本文集。以自由主义视角,面对批判了当下中国的各种问题。朱学勤的书后来大多成为禁书。
文章
中国青年女权运动简史
自2012年起,中国社会涌现出了一批年轻的女权主义行动者,被称为“青年女权行动派”。这批行动者多采用行为艺术的方式在公共场合公开地表达性别平等诉求,会主动介入时事热点事件,吸引媒体关注,同时积极问责政府机构和企业,教育和联结大众,以推动性别平等议程。这些大众化的直接行动在中国紧缩的政治环境中开创出新的活动空间。 这篇文章详细梳理了2012-2019年这些行动者发起的倡导行动。这些行动涉及众多性别议题,包括但不限于反性侵害\性骚扰、反性别暴力、就业入学性别平等、反性别污名与刻板印象、反禁言与公权力压迫、婚姻自主、女同权益、反身体污名、公共空间性别平等。这些行动不仅提升了大众的性别平等意识,也实实在在地推动了很多性别平等立法和政策的出台。 2015年,五名青年女权行动者因计划在三八妇女节举行反公交车性骚扰的宣传而被捕并遭刑事拘留37天。此后,青年女权行动者几乎完全失去了街头的活动空间。但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女权行动并未消失,而是继续以各种方式开展和延续,包括创造性地使用社交媒体,以及组织跨国声援和行动。 作者在文章中说:“青年女权行动派不应该就此被公众淡忘,尤其是在近两年审查机制变本加厉的环境中,公民社会几近瓦解,民间发声极为困难,国内社交媒体虽然呈现出泛女权话语流行的现象,但女权主义却被严重去政治化,女权主义者也普遍遭受着边缘化和污名化的打击,她们的声音在封号和禁言中不断消失。因此,重新整理和再现青年女权行动派的事迹,并普及本土女权运动的相关知识显得尤为重要。要让更多人看到中国新一代女权主义者们的精神面貌和社会贡献,以及她们所推动的重要性别议题……” 文章中还有附有大量图片、视频和其他资源链接,为读者进一步阅读提供参考。
图书
论言论自由
《论言论自由》最初于1979年由民办刊物《沃土》发表。作者胡平在1980年11月北京大学竞选期间,将该文抄成大字报张贴并以油印形式作为竞选文件,《论言论自由》广泛流传于北京大学。该油印本由香港《七十年代》(后来的《九十年代》)在 1981 年第 3、4、5、6 期连载。1986 年,这篇长文第一次以铅印形式在大陆公诸于世,登在武汉的《青年论坛》1986 年 7 月号和 9 月号上。其后,北京的三联、广州的花城和湖南出版社都打算出单行本,但因反自由化运动兴起而未能实现。 《论言论自由》以启蒙性的语言解释了言论自由的意义,反驳了人们对言论自由的误解和曲解,并提出了在中国实现言论自由的途径。 本文档由作者提供,还包括了《论言论自由》发表后座谈会的内容,以及作者在2009年为日语版《言论自由与中国民主》写下的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