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故事(疫情篇)》

《我们的故事(疫情篇)》

这是由微信公众号“我们与平权”发布的《我们的故事》系列的第四辑,汇编了20个疫情亲历者的口述故事和该辑作者乔伊林的个人自述。编者希望借此“记录下普通人的历史,对抗这些本不该有的遗忘,呈现大家真实的经历、感受和声音,帮助我们记住曾经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 这本集子中的受访者身份较为多元,包括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民族、身心残障情况、性取向、婚育状况和流动情况。这些受访者分享了自己在疫情期间的记忆,包括因断粮风险而感受到生命威胁、抑郁症人士因封控而被迫停药、留学生回国艰难、听障者生活充满不便、新冠康复者饱受歧视等等。虽让主要讲述的是疫情期间的经历和感受,但很多受访者补充了更长期的个人历史,对于读者理解期在疫情中的处境提供了一些背景信息。 除了个人口述,“我们与平权”还于微信发布了“女性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其中一共有 44 个问题,包括受访者的基本信息,以及疫情三年中的个人流动情况和归属感,居住情况和照护/家务工作承担情况,睡眠、心情和精神状况,对新冠的态度和相关经历(如隔离、封控、亲人患病或去世)的感受以及对官方政策的态度。该问卷一共获得 453 份有效回复,“我们与平权”根据收集到的回复,整理出中英双语的数据分析报告。 ​​“我们与平权”微信公众号是一个发起于2016年11月的草根项目,该公众号每周推送一篇原创文章,基于社会性别视角分享个人故事和观点,推荐影视作品与书籍;每两周举办一次线下活动就特定性别话题进行深入讨论,以期使更多人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性别问题,并结成社群解决问题。
中国青年女权运动简史

中国青年女权运动简史

自2012年起,中国社会涌现出了一批年轻的女权主义行动者,被称为“青年女权行动派”。这批行动者多采用行为艺术的方式在公共场合公开地表达性别平等诉求,会主动介入时事热点事件,吸引媒体关注,同时积极问责政府机构和企业,教育和联结大众,以推动性别平等议程。这些大众化的直接行动在中国紧缩的政治环境中开创出新的活动空间。 这篇文章详细梳理了2012-2019年这些行动者发起的倡导行动。这些行动涉及众多性别议题,包括但不限于反性侵害\性骚扰、反性别暴力、就业入学性别平等、反性别污名与刻板印象、反禁言与公权力压迫、婚姻自主、女同权益、反身体污名、公共空间性别平等。这些行动不仅提升了大众的性别平等意识,也实实在在地推动了很多性别平等立法和政策的出台。 2015年,五名青年女权行动者因计划在三八妇女节举行反公交车性骚扰的宣传而被捕并遭刑事拘留37天。此后,青年女权行动者几乎完全失去了街头的活动空间。但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女权行动并未消失,而是继续以各种方式开展和延续,包括创造性地使用社交媒体,以及组织跨国声援和行动。 作者在文章中说:“青年女权行动派不应该就此被公众淡忘,尤其是在近两年审查机制变本加厉的环境中,公民社会几近瓦解,民间发声极为困难,国内社交媒体虽然呈现出泛女权话语流行的现象,但女权主义却被严重去政治化,女权主义者也普遍遭受着边缘化和污名化的打击,她们的声音在封号和禁言中不断消失。因此,重新整理和再现青年女权行动派的事迹,并普及本土女权运动的相关知识显得尤为重要。要让更多人看到中国新一代女权主义者们的精神面貌和社会贡献,以及她们所推动的重要性别议题……” 文章中还有附有大量图片、视频和其他资源链接,为读者进一步阅读提供参考。
张展武汉新冠疫情视频记录

张展武汉新冠疫情视频记录

2020年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2月1日,张展从上海坐火车前往武汉。从那时起直到她于5月14日被上海警方跨省抓捕,张展一直在疫情前线持续通过视频记录武汉的情况。2月7日,她在YouTube上开通实名频道,发布第一个视频“关于言论自由权利的声张”,悼念李文亮,声援同样因为在武汉报道疫情而被带走的公民记者陈秋实和方斌。她在视频中说:“如果中国公民依然没有言论自由权利的话,那我们每个人都是李文亮。”这一天,张展收到上海国保电话,威胁她如继续在网上发声就将她隔离,但她并未屈服。截至她被抓,张展在<a href=”https://www.youtube.com/@%E5%BC%A0%E5%B1%95-y3p/featured”>她的YouTube频道</a>上共发布了122个视频。视频中,她在人人自危的疫情高峰期,奔走于武汉的各个角落,记录空无一人的街道、深夜殡仪馆焚烧炉的轰鸣、病人无处求医的绝望、社区封闭管理的蛮横以及当局防疫政策的混乱与虚伪。这些视频向世界展示了武汉在疫情爆发初期的真实图景,也是历史的珍贵记录。
北京上访村

北京上访村

北京火车南站附近的一片民房区,曾因聚居了成千上万来自全国各地的上访民众而被称为上访村。当局曾多次清拆该处的平房和窝棚,但不少上访者仍然恋守这片地苦寻青天。影片纪录了北京上访村的变迁,将镜头村庄聚焦于数千名从外省赶来的平民。他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向最高信访机构——国家信访局提出申诉,结果却一再被拒之门外。北京上访村最终于2007年被永久拆除。 《上访》获得夏威夷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以及香港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人道奖。
努力走向公民社会(第三十三集):沙叶新

努力走向公民社会(第三十三集):沙叶新

中国如何建立真正的公民社会?独立导演老虎庙自2010年以来对学者和公民社会参与者进行了一系列访谈。
努力走向公民社会(第三集):李海

努力走向公民社会(第三集):李海

中国如何才能建立起一个真正的公民社会?独立导演老虎庙从2010年起坐了一系列学者和公民社会行动者的访谈。
许志永

许志永

中国人权活动家许志永博士,因为长期在中国倡导公民社会而两次入狱,2023年4月被中国政府判处有期徒刑14年。独立导演老虎庙在四年间跟踪拍摄许志永及其参与倡导的公民运动,拍摄从2009年许志永参与创办的公盟法律研究中心被查封开始,到2014年许志永第一次入狱结束。2014年4月23日,老虎庙在个人YouTube频道上发布了纪录片《许志永》,记录了许志永的公民抗争史以及公盟的重大事件。
乌坎三日

乌坎三日

2011年9月21日,广东省汕尾市乌坎村村民进行大规模上访游行,要求彻查土地问题。次日村内爆发警民冲突,原村委会解体,村民成立临时代表理事会。2011 年 12月9日,五位乌坎村民先后被警方拘留,其中包括村民临时代表理事会副会长薛锦波。两天后,薛锦波死于看守所,警方封锁了到达乌坎的道路和港口。2011年12月 19日,汕尾市书记郑雁雄有关乌坎事件的讲话传到乌坎。纪录片导演艾晓明当晚潜入村内,记录下乌坎村民的愤怒与抗争。
努力走向公民社会(第一集):张辉

努力走向公民社会(第一集):张辉

中国如何才能建立起一个真正的公民社会?独立导演老虎庙从2010年起坐了一系列学者和公民社会行动者的访谈。
努力走向公民社会(第三十一集):李凡

努力走向公民社会(第三十一集):李凡

中国如何建立真正的公民社会?独立导演老虎庙自2010年以来对学者和公民社会参与者进行了一系列访谈。
南小街

南小街

北京天安门广场附近的南小街,长期是一些无家可归者以及上访者的聚集地。导演于2007年参与到流民救助慈善活动中,并持续跟踪拍摄这些边缘群体,八年后完成了该片剪辑。该片入围第十二届中国独立影像展纪录片竞赛单元。
全球女权主义者口述访谈

全球女权主义者口述访谈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女权活动家和思想者之一,艾晓明接受了密西根大学Global Feminisms Project的访谈。在这篇访谈中,艾晓明讲述了自己的成长过程,以及对中国女权发展现状的认识以及展望。
努力走向公民社会(第七集):郭于华

努力走向公民社会(第七集):郭于华

中国如何建立真正的公民社会?独立导演老虎庙自2010年以来对学者和公民社会参与者进行了一系列访谈。
努力走向公民社会(第三十七集):杨支柱

努力走向公民社会(第三十七集):杨支柱

中国如何建立真正的公民社会?独立导演老虎庙自2010年以来对学者和公民社会参与者进行了一系列访谈。
备忘录

备忘录

2022年春天,新冠病毒在上海大流行。在官方坚持清零政策的情况下,全市两千四百万人遭强制封控。在这个过程中,电影人和记者以手机、电视,和网络为媒介,捕捉封控之下的社会、官民冲突,和人民的抵抗。该短片的创作者认为,当历史被美化、网络被和谐,记忆也会被冲淡,因此需要用电影来备忘。 穷山恶水电影小组创立于2020年,其影像作品大多聚焦现今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 《备忘录》入围克莱蒙费宏影展实验短片竞赛单元。
江棋生:中国六四受害者状况民间报告

江棋生:中国六四受害者状况民间报告

1989年六月四日发生的天安门大屠杀以及随后进行的大抓捕、大清查,制造了数以万计的六四受害者,包括倒在血泊中的六四死难者,身中枪弹的六四伤残者、六四死难者和重殘者家属,被判刑或劳教的六四良心犯,及受到其它政治迫害的六四人士。在六四20周年之际,作为中国民间恢复历史真相、重建历史记忆努力的一部分,这一报告对六四受害者当年的受难和20年来的艰辛历程给出一个基本的描述,并对造成六四受害者的制度因素进行分析,对如何改变他们的生存状况提出相应的建言。
黄沙:2019全国看守所被羁押人待遇调查报告

黄沙:2019全国看守所被羁押人待遇调查报告

本报告关注中国看守所内人权状况。黄沙律师发放问卷给他认识的执业律师,然后由执业律师拿着问卷到看守所会见被羁押人的时候,用问答的形式填写。而后回收问卷进行统计,由此形成调研报告。看守所填写的跨度时间是:2019年7月2日到2019年11月19日。本次回收的有效问卷 101 份。
努力走向公民社会(第二十集):张耀杰

努力走向公民社会(第二十集):张耀杰

中国如何建立真正的公民社会?独立导演老虎庙自2010年以来对学者和公民社会参与者进行了一系列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