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米兔志(2018.1-2019.7)

中国米兔志(2018.1-2019.7)

2018 年元旦,北航毕业生罗茜茜实名举报北航教授陈小武性骚扰女学生,率先打破中国一直以来在性骚扰议题上的沉默,米兔之火从高校燎原到其它行业。米兔现象激起中文社会前所未有的大讨论,女权主义、性骚扰议题罕见地引起广泛关注,一时间各种诉说、评论、研究,和呼吁倡导文章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中国米兔志》是一份对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间性骚扰相关文章的民间档案汇编。这份档案体量巨大,共2500多页,分为三大卷:《中国米兔从高校开始》,卷二《中国米兔在各界》,卷三《中国米兔大讨论》。第一卷和第二卷由一个个单独的米兔事件构成,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卷三《中国米兔大讨论》是综合卷,收录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综述概况类、调查报告类、米兔故事类、社会行动类、机制倡议类、工具贴士类等等。米兔运动期间,有不少公共知识分子提出质疑,将米兔比喻成“大鸣大放大字报”,并认为米兔可能导致冤假错案泛滥,引发激烈论争,该档案也收录了多篇相关讨论文章。 在言论自由和社会运动面对严酷打压的背景下,这份档案的汇编过程本身也成为反抗的一部分。编辑团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面对大量文章被删除和用图片形式发布的挑战,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力寻找、拼接信息残片和转录图文。集中、深入阅读这么多的伤痛披露——包括被侵害、恢复或维权过程中的艰难,对于编辑来说也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但与此同时,米兔也是一个集体疗愈的过程,拥有共同经验的女性在这个过程中互相看见彼此,意识到性暴力背后的结构性根源,并获得继续前行和推动改变的力量。最后,汇编过程中编辑团队也参考了很多其他网站的备份和素材,这也让我们看到,对于历史记忆的抢救与保存是一项需要众多行动者共同参与的工作。 该档案来自<a href=”https://chinesefeminism.org/”>“女权学论”网站</a>。
中国青年女权运动简史

中国青年女权运动简史

自2012年起,中国社会涌现出了一批年轻的女权主义行动者,被称为“青年女权行动派”。这批行动者多采用行为艺术的方式在公共场合公开地表达性别平等诉求,会主动介入时事热点事件,吸引媒体关注,同时积极问责政府机构和企业,教育和联结大众,以推动性别平等议程。这些大众化的直接行动在中国紧缩的政治环境中开创出新的活动空间。 这篇文章详细梳理了2012-2019年这些行动者发起的倡导行动。这些行动涉及众多性别议题,包括但不限于反性侵害\性骚扰、反性别暴力、就业入学性别平等、反性别污名与刻板印象、反禁言与公权力压迫、婚姻自主、女同权益、反身体污名、公共空间性别平等。这些行动不仅提升了大众的性别平等意识,也实实在在地推动了很多性别平等立法和政策的出台。 2015年,五名青年女权行动者因计划在三八妇女节举行反公交车性骚扰的宣传而被捕并遭刑事拘留37天。此后,青年女权行动者几乎完全失去了街头的活动空间。但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女权行动并未消失,而是继续以各种方式开展和延续,包括创造性地使用社交媒体,以及组织跨国声援和行动。 作者在文章中说:“青年女权行动派不应该就此被公众淡忘,尤其是在近两年审查机制变本加厉的环境中,公民社会几近瓦解,民间发声极为困难,国内社交媒体虽然呈现出泛女权话语流行的现象,但女权主义却被严重去政治化,女权主义者也普遍遭受着边缘化和污名化的打击,她们的声音在封号和禁言中不断消失。因此,重新整理和再现青年女权行动派的事迹,并普及本土女权运动的相关知识显得尤为重要。要让更多人看到中国新一代女权主义者们的精神面貌和社会贡献,以及她们所推动的重要性别议题……” 文章中还有附有大量图片、视频和其他资源链接,为读者进一步阅读提供参考。
北京上访村

北京上访村

北京火车南站附近的一片民房区,曾因聚居了成千上万来自全国各地的上访民众而被称为上访村。当局曾多次清拆该处的平房和窝棚,但不少上访者仍然恋守这片地苦寻青天。影片纪录了北京上访村的变迁,将镜头村庄聚焦于数千名从外省赶来的平民。他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向最高信访机构——国家信访局提出申诉,结果却一再被拒之门外。北京上访村最终于2007年被永久拆除。 《上访》获得夏威夷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以及香港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人道奖。
乌坎三日

乌坎三日

2011年9月21日,广东省汕尾市乌坎村村民进行大规模上访游行,要求彻查土地问题。次日村内爆发警民冲突,原村委会解体,村民成立临时代表理事会。2011 年 12月9日,五位乌坎村民先后被警方拘留,其中包括村民临时代表理事会副会长薛锦波。两天后,薛锦波死于看守所,警方封锁了到达乌坎的道路和港口。2011年12月 19日,汕尾市书记郑雁雄有关乌坎事件的讲话传到乌坎。纪录片导演艾晓明当晚潜入村内,记录下乌坎村民的愤怒与抗争。
公羊

公羊

纪录片《公羊》由独立导演老虎庙拍摄于2016年,此处提供的是2021年作者的修订版。本片记录了“1983年严打”中发生在西安的一个真实事件。纪录片主人公、艺术家公羊(本名李晓明)的遭遇颇具代表性。反应了邓小平指示发动的这场“1983年严打”政治运动的残酷与荒谬。本片曾入选栗宪庭基金/CIFF独立电影展。
南小街

南小街

北京天安门广场附近的南小街,长期是一些无家可归者以及上访者的聚集地。导演于2007年参与到流民救助慈善活动中,并持续跟踪拍摄这些边缘群体,八年后完成了该片剪辑。该片入围第十二届中国独立影像展纪录片竞赛单元。
我虽死去

我虽死去

1966年8月5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副校长50多岁卞仲耘被红卫兵打死。卞仲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在北京第一个被打死的教育工作者。卞被打死的当晚,邓小平的两个女儿邓楠、邓榕讲卞的死讯告诉她的丈夫,并指示不能讲卞是被打死的,只能讲她患有高血压,系因病死亡。这一事件最终没有任何人受到刑事追责。 请关注独立导演胡杰的<a href="https://www.youtube.com/@jiehu6613">YouTube频道</a>。
黄沙:2019全国看守所被羁押人待遇调查报告

黄沙:2019全国看守所被羁押人待遇调查报告

本报告关注中国看守所内人权状况。黄沙律师发放问卷给他认识的执业律师,然后由执业律师拿着问卷到看守所会见被羁押人的时候,用问答的形式填写。而后回收问卷进行统计,由此形成调研报告。看守所填写的跨度时间是:2019年7月2日到2019年11月19日。本次回收的有效问卷 101 份。
新公民案审判

新公民案审判

2010年6月,许志永、滕彪、王功权、黎雄兵、李方平、徐友渔和张世和(老虎庙)发起《公民承诺》签署,呼吁中国公民"恪守良知、责任、民主、法治现代公民理念,维护民权民生,推动良法之治”。2012年5月29日,公盟创始人之一、法学博士许志永发表文章《中国新公民运动》,正式<a href=“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226221847/http://biweekly.hrichina.org/article/1575”>发起“新公民运动”</a>。 新公民运动的目标是民主法治的自由中国、正义幸福的公民社会和“自由、公义、爱”的新民族精神,推动从专制到宪政、从臣民到公民的政治和社会转型。新公民运动的具体活动包括倡导教育平权、官员财产公示,以及组织公民同城聚餐等。更多关于新公民运动的信息请参见<a href=“https://cmcn.org/”>中国公民运动网站</a>。因为这些倡导活动,新公民运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一直遭受打压。 2012年7月5日,几百名学生家长聚集到教育部信访办,张打横幅、高喊口号,要求政府落实随迁子女就学政策,后被警察制止,还有家长遭警察殴打。因为这一行动和其他倡导活动,新公民运动组织者许志永、赵常青、丁家喜等人于2013年被捕,并以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被起诉。2014年1月22日,下旬、农历春节前夕,他们的案件在分别在北京不同级别的法院第一次开庭审理,他们后来都被判刑。 该纪录片包括2012年7月家长在教育部门前聚集、以及2014年1月22日许志永庭审法院外的现场视频,还有对新公民案家属、案件辩护律师、学者,其他新公民运动支持者的采访等,公民意识高涨。 片中,许志永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公民运动希望把社会问题纳入司法渠道,并且认为在维权过程中要多换位思考。即便是持如此温和的立场,当局仍将其当作国家公敌严酷打压。在他受审当天,数百名民众到法院外支持,援引《宪法》三十五条,指出该案是侵犯公民言论表达自由的不公审判。学者郭于华说:如果我们等待一个社会空间、等待一个现成的公民社会,那是没有的。行动就是在没有空间的地方开辟空间,在没有缝隙的地方打开缝隙,在逐渐把它扩大。
让阳光洒到地上

让阳光洒到地上

王荔蕻,北京网友、公民记者和公益服务志愿者。王大姐因声援福建三网民而被控"寻衅滋事"。2011年8月12日,此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温榆河法庭第一次开庭审理。­本片采访了王荔蕻的亲人、朋友、辩护律师和声援网友,记录了现场围观的历史性场景。
太石村

太石村

2005年秋,广州番禺太石村因村官卖地,引起村民强烈不满;数百人签名,依法要求罢免村长。村民查封了村委会财务室,并通过静坐等形式表达诉求。政府部门动用警力抓捕了村民中的活跃分子,但村民坚持要求启动罢免程序。政府部门终于派出工作组,到村里核实签名。 太石村罢免事件得到中外媒体高度关注,同时也引起当地政府的不安。9月12日,政府派出警察包围太石村,抓走了在村委会室静坐的几十位村民。尽管受到种种打压,太石村民坚持按自己意志选出了罢免村委会主任的选举委员会。政府继而派出工作组进一步施加压力,迫使被选举成员逐一退出。秋风秋雨中,被雇来的打手组成巡逻队,将律师和记者轰出村外。 该片记录了这场村民自治运动的抗争场面和悲剧结局,呈现了广东农村涌动的权利意识;从中可以看到村民运用选举权的能力以及政府应对基层民主的惯性方式。
远山

远山

本片拍摄了青海省祁连山区小煤窑里矿工的生活。这里是海拔3600米处,空气稀薄。小煤窑里的矿工在没有任何保护的工作环境里艰苦劳动,一般干5-10年就会得矽肺病,从而失去劳动能力。如果死于事故,家属只能得到微薄的赔偿金。这是中国底层劳工在1990年代初生存状况的真实记录。
国家的敌人

国家的敌人

2010年2月9日,谭作人煽动颠覆国家罪案,在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拍摄者记录了判决前后三天的情形, 谭作人的朋友、亲人感受如何,律师如何开展工作。
公民调查

公民调查

2008年8月下旬,川震百日祭后,救援部队开始撤出,媒体不再报道校难;成都环保工作者谭作人和当地志愿者,依然在废墟之地奔走,寻找校舍垮塌原因。 秋去冬来,谭作人和他的同事谢贻卉在主灾区10个县市80多个乡镇跋涉,累计行程3000公里,终于在5.12周年祭前,通过网络发出调查报告,这是有关川震校难的第一份公民独立调查报告。同时,北京艺术家艾未未发起进一步的公民行动,新的志愿者来到四川,寻找遇难学生名单。本片是有关公民调查的不完整记录,也是提交给谭作人“涉嫌颠覆国家政权案”主审法庭的有一份证言。
花为什么这样红

花为什么这样红

该片讲述谭作人和艾未未的故事。2009年7月,四川环保工作者谭作人被控“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案件在成都一审开庭。北京艺术家艾未未应律师之邀出庭作证,开庭前一晚却遭警方骚扰并被控制在宾馆不能出庭。艾未未在警察进入房间之间打开了摄像机,得以记录下当时的情况。后来艾未未团队制作并发布了关于这一事件的纪录片《老妈蹄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采访了《老妈蹄花》的幕后人物,包括导演、摄影师、剪辑师,以及该片的观众,记录下当时公民和国家的关系。
天堂花园

天堂花园

2003年被称为中国公民维权运动元年,它以广州的孙志刚事件为标志。与此同时,发生了为湖南女教师黄静争取法律公正的运动,它是以受害人家人、网民、女权主义学者和活动家为主体的,并且延续了数年时间。本片记录了黄静案从立案到判决后的讨论过程,并分析针对妇女的性暴力活动。
中原纪事

中原纪事

河南省贫困乡村的许多农民因卖血感染艾滋病。该纪录片深入这些艾滋病人中,描述他们如何面对生活,官员怎样应对这些情况,以及志愿者如何协助染病的村民。导演进入中原若干艾滋病高发村采访,倾听农民诉说当年“血浆经济”兴起的历史背景,呈现因献血输血感染艾滋病的家庭,尤其是妇女儿童的生存状况,并记录民间组织在基层的形成和努力。
围观者

围观者

2013年8月,中国对前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的所谓审判在山东济南中级人民法院进行,各地民众纷纷赶往现场。记者刘向南拍摄下了现场的情景。
明信片

明信片

王荔蕻退休后履行公民责任,从关心中国的女权问题开始走上维权之路。她为福建三网民事件曾连续九天每天给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写一封信,呼吁当局放他们回家过年。为此于2011 年 3 月被当局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刑事拘留。其案于 8 月 12 日由北京朝阳区人法院开庭审理;在将近一个月后的 9 月 9 日,法院作出有罪判决,判处王荔蕻有期徒刑 9 个月。
人民代表姚立法

人民代表姚立法

姚立法,湖北潜江市电视大学教师,2006 年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独立候选人。本片纪录了姚立法在普通人群中普及人大代表选举法,自己以实际行动参与基层选举的故事,通过媒体和人们的反映生动地展现了当今中国基层民主意识的萌动。